理解
什么是敏捷绩效管理CFR?
辅导(Coach)
反馈(Feedback)
认可(Recognition )

KPI是在传统工业时代管理上的创新和管理上的成就。在工业时代,改善KPI只有一条路,就是改善效率。KPI能够完整地反映对效率的改善。但是在互联网时代,KPI已经反映不了了。互联网又特别容易量化考核,所以特别容易KPI。这个KPI会逼得大家迷失自我,不是把重点放在怎么改善产品,不是把重点放在改善用户的服务,而是改善我们的KPI指标。粉饰KPI有无数种投机取巧的办法。”

差异
敏捷绩效管理与传统绩效管理有什么区别
年底考核 vs 每周讨论
敏捷绩效管理每周在周会、周报、一对一会议等工具上讨论绩效。
长期目标 vs 短期目标
传统的绩效管理与每年设定的年度目标相关联,但这些目标很可能在年度绩效评估时已经过时或不再重要了。
敏捷绩效管理的目标通常是每季度或更短的周期设定一次,以确保目标与不断变化的业务保持相关性。
难以调整 vs 立即调整
传统绩效管理,绩效评审会议或表格上反馈给员工的意见,难以发挥更大的影响,因为反馈收到得太晚了。
敏捷绩效管理频繁地交换反馈,因此员工能立即就反馈意见对自己的工作做出调整,绩效反馈不只是对昨天的定论,更是对明天的指导。
为什么需要
敏捷绩效管理CFR?
赋能一线
创新工作需要员工独立做决策,因此需要对员工进行赋能。要持续开发员工的能力,为其提供支持,就像教练辅导、支持球员一样。
应对不确定性
激励90后
90后、00后习惯了互联网上的快速反馈。朋友间打游戏时,彼此能通过YY语音快速给出反馈意见;发了一条朋友圈或微博,能快速收到反馈;收到一个外卖,能立即给出反馈。他们进入职场,如果在年底才能收到工作反馈,会难以接受。

我们做的所有一切都开始变成一个智能组织,因为智能产品的出现、生态的出现会出现在一个不可控和向外开放的世界里,车有了生命力,车可以持续地成长,我们其实也不知道这些车上面的具体软件功能半年后、一年后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很多时候是社区、用户定义出来的,所以这时候在企业的要求上面也会发生很大的不同,要求从过去每个人的执行流程变成要求每一个人自己能够做独立的决策,每一个人是一个单独的分布式的决策运算的单元,他能做决策,他能和外面的进行连接,所以背后产生了三个本质的不同。
第一个本质的不同,所有的东西都要开始数据化,无论是线下、线上还是产品都要数据化,但数据化的目的是为了给员工赋能,而不是为了控制,因为足够多的信息足够透明才能去做决策。
第二个本质的不同,所有的权力都要下放,因为在一个不可控的世界里,员工能够自己去做决策才会更优化。
第三个本质的不同,企业关注的重点会发生变化,从过去关注完美和不出错,到关注成长、关注去复盘,形成这样一个特殊的组织。
了解
敏捷绩效管理的一些案例
理想汽车
理想汽车公司的绩效管理方案与微软公司2013年革新后的绩效管理方案基本一致,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1,废弃绩效评级的强制比例分布。也就是说,不限制每个绩效等级的人数。
2,增加了敏捷绩效管理方案(理想汽车是“CFR”、微软是“Check-ins”)。
3,调整优化了年度绩效评审、360度评价、绩效校准等。(比如360度评价和自评只做参考,不参与最终绩效成绩的计算)
理想汽车的绩效管理还有2个有特色的地方:
1,对“高七”(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的考评。理想汽车考评员工两方面的表现,第一是OKR的完成情况,第二是对“高七”的学习和实践情况。高七是帮助个人成长和取得成就的一些思维习惯,可以说是人的软实力,理想汽车考核“高七”,体现了对CFR的高度认同,就是帮助员工成长。与荷兰ING集团考核“工艺”的做法基本一致。
2,基于数据的人才分析。人才分析(People Analytics)也是人力资源领域最新潮的一个技术,理想汽车在绩效管理中,为了给出更准确的绩效评价,为了能更好的辅导员工,也使用了该技术。这也是对CFR的增强,通过数据和系统,帮助实现更有针对性的辅导、更准确的反馈、更有效的认可。
理想汽车的核心竞争力被公认为是战略和产品力,而在这背后,是理想汽车的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能力。理想汽车是一家汽车厂商,但在企业文化和组织建设上,却是最像硅谷公司的中国公司。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和高管们在多个演讲、访谈中都提到了理想工作法的三件套:LSA(理想战略分析系统)+OKR(目标管理系统)+CFR(绩效管理系统),他们认为理想工作法是理想汽车取得创新成就的幕后英雄。
Adobe
2012年之前,Adobe公司的绩效管理方案是标准的年度绩效考核。年底,管理者会收集过去一年的绩效数据,对每个员工进行360度的评估,然后,将员工分到4个绩效等级中:高绩效员工、强绩效员工、稳定绩效员工和低绩效员工。
这种绩效评级遵循所谓的“钟形曲线”排名系统:所有员工的绩效评级必须符合固定的排名分布。例如,“高绩效人员”可以授予不超过15%的人员。然而,进行这些排名是一个代价高昂的工作,Adobe公司估计,公司经理每年总共需要8万小时的时间来进行绩效评级工作。此外,在绩效考核完成后的几个月里,Adobe的自愿离职人数每年都在上升,这只能归因于员工在得到低于预期的绩效评级后辞职。
2012年秋天,Adobe公司完全重新设计了其绩效管理系统,取消了年度绩效评估,取而代之的是更频繁、更不正式的“签到”系统。经理和员工至少每季度会面一次,进行签到讨论。每次签到讨论都涉及三个主题:期望、反馈、员工成长和发展。
期望:经理和员工一起设定员工在下个季度的工作目标,讨论实现目标的方案,确定评估目标进展的方式。
反馈:经理给员工认可和反馈。最好是批判性、建设性的反馈。
员工成长和发展:员工和经理讨论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现状、机会和计划。
这种签到讨论像是一场头脑风暴或共同的复盘。员工们不必等到年底才得知他们的工作评价,他们在每季度(甚至每周)都能获得及时反馈,知道自己做得怎么样,以及还需要做什么额外的事情。每个人都知道他们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才能为公司贡献价值。这样的绩效管理不是进行事后管理,而是实时把控。
采用“签到”系统后,由于更频繁的反馈,Adobe公司员工和经理的士气显著提高,员工离职率下降了30%,非自愿离职率上升了50%——那些没有达到预期的员工现在得到了更直接、更快速的处理,而不是隐藏起来,直到年底绩效考核时才被发现。最重要的是,公司节省了经理们每年花在年度绩效考核上的8万个小时中的大部分时间。
说穿了,一个同事,他的心在不在公司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的心不在公司,他也没有好的状态,把人留在公司其实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一种浪费,甚至是对更多人更长期的负面影响。
这也是因为整个行业发展了,我们不再是原来那种传统工业社会。工业社会是完全以人的工作的时长来去计量人的贡献,而当我们现在很多东西已经完全无法以工作时长来去计量时,我们对于人的主动性要求就会非常的高。
所以我们所有的策略都是为了保证还留在心动的人,他的主动性够高,一旦主动性不够高,可以以一个非常体面优雅的方式离开公司。
独特性
嗨马OKR的敏捷绩效管理CFR不一样
绩效系统与工作系统融为一体
游戏化激励
纯粹的敏捷绩效系统
不激进

CFR
1对1辅导
1,就员工当前周期OKR的完成情况达成共识,也就是员工和经理都给OKR评分。这是一种明确的反馈。
2,经理引导员工,对这个周期的围绕OKR开展的工作进行复盘。这是一种辅导。
3,经理引导员工,对后续工作如何改善进行头脑风暴和计划。这是一种个人成长的辅导。
1对1会议,实现了经理对员工的启发式辅导、互相的反馈、对取得的成绩的明确认可,是一次共同的学习机会。
CFR
周报反馈
1,同步进度和计划。周报可以给全团队甚至全公司同事查看,大家可以通过周报掌握彼此的进度和计划,方便进行工作协调、协作。
2,反思和复盘。周报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定期的进行反思复盘,这是工作中的自我进化仪式,帮我们观察、内省、决策、成长。
3,双向的及时反馈。填周报的员工可以定期向经理反馈,提出自己遇到的阻碍,寻求支持。经理可以明确的给员工这一周的工作进行评星,让员工以最快的速度知道,自己的工作做得怎么样。


CFR
周会认可
CFR
点赞,微认可
经理可以为员工点赞,员工可以为经理点赞,任何同事之间可以点赞。
可以为每日进步(日报)、每周成果(周报)、每季目标(OKR)点赞。
可以进行正面的点赞,也可以进行有趣的催促。


CFR
评论,随时反馈
《游戏改变世界》一书中指出:最能建设乐观心态的游戏,恰好也是社交性最强的游戏,两者并非巧合。我们对成功的一大渴望就是分享,我们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的强项,把自身的成就如实地反映回来。老话说得好,成功不是独上琼楼最高处。随着游戏带给我们的所有积极反馈,我们更加渴望来自家人和朋友的赞美与钦佩。
敏捷绩效管理CFR